读懂《局外人》中的三句箴言:荒谬的生活意义,使我茅塞顿开
“一个人对他所不了解的东西,总是会有一些夸张失真的想法。”
加缪在说这句话,他也不会想到这会成为他小说《局外人》最有代表性的座右铭。
这部小说的剧情很简单,并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设置,故事线不难理清,甚至会有些平淡无味,但又处处埋下伏笔,以一种别样的方式审视我们的灵魂,促使我们在荒诞的生活里思考存在的意义。

阿贝尔•加缪的《局外人》,以“零度叙事”的方式来客观记叙默尔索的生活。
首先第一部分从默尔索母亲去世讲起,讲到默尔索在海滩上因过失杀人被捕。
到第二部分主要讲述默尔索在监狱中面临审判后,最终因为没有在母亲的葬礼上哭泣,反而被判为故意杀人罪,处以死刑。
默尔索的活法是无限真实,无限自我,即使是发自肺腑的“阿Q精神”,也未曾有人像他这样“没有人能审判我”,但却也难逃被审判本身。
1
人人都带着一张面具,社会需要人戴上面具
年轻的莫尔索接到养老院发来的电报,得知母亲已离世。
面对母亲的不幸去世,他并未表现出过多的哀伤,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不爱母亲,只是他对待生死、情感的方式与众不同。
出于对母亲的尊重,他仍前往参加了葬礼。

不掩饰真实的情感,不伪装自我,以真实面貌示人,方能领略人生百态的酸甜苦辣。
虽有时仿佛置身事外,却终将活出真我,享受向往的生活。
在葬礼上,莫尔索表现得异常呆滞,没有流露过多的情感。
这并非他对母亲的离世无动于衷,而是他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处理这种情感。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规律,每个人都会经历,无需为此过度哀伤。
社会这个大舞台上,我们都需要学会戴上一副面具来应对各种场合。
这张面具可能是为了融入社会而刻意塑造的形象,也可能是面对压力和挑战时的自我保护。
在莫尔索的经历中,他的行为在母亲葬礼上显得异常,但这也是他真实自我的一种体现。
1960年,面对前往巴黎的高薪工作机会,莫尔索内心波澜不惊。他并不热衷于追求名利,也不感激上司的热心。
不要过于强求自己,去接纳不符合内心喜好的事物。
忠于自己,不取悦他人,方能享受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在前往巴黎的旅途中,默尔索深知雷蒙的性格,因此他竭尽全力避免雷蒙因一时的冲动而与情妇的兄弟发生冲突。
出于安全考虑,他主动从雷蒙手中接过了手枪,并承担起代为保管的责任。
然而,就在那烈日当空的正午时分,双方因激烈的争执而拔出了刀片,场面一度紧张到了极点。
默尔索由于冲动,竟然开枪杀了人。
最终,默尔索被捕入狱,面临着法律的制裁。
冲动是魔鬼,我们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因一时的冲动而做出错误的决定。
同时,我们也应该尊重他人的生命和权利,不要因为自己的私欲而伤害他人。
在监狱中,莫尔索面对审判,他坚称自己无罪,因为他并非蓄意杀人。
然而,法庭却以他在母亲葬礼上没有流泪为由,认定他冷酷无情,故意杀人。
这一荒诞的判决,让莫尔索深感无奈与愤怒。
社会并不关心真相,只关心表面的道德评判。
道德评判的尺度往往因人而异,主观臆断往往取代了客观事实。
面对这一荒谬的指控,莫尔索选择保持沉默,拒绝在法庭上为自己辩护。
或许,如果默尔索愿意稍作妥协,事情就会有截然不同的结果。
他只需佯装信仰上帝,向法官展示内心的虔诚与敬畏之情;他只需坦诚地倾诉对母亲深沉的爱意,将那份深藏的情感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
通过这样的举措,他就有可能获得更为公正合理的判决,从而避免那残酷无情的死刑命运降临在自己身上。

面对死亡,莫尔索并没有表现出恐惧或悔恨。
既然命运无法改变,那就选择坦然接受。
与人相处,人们往往需要借助一张面具来保护自己,以抵御外界的伤害和误解,却不知这样的做法也在无形中剥夺了我们真实情感的流露和真诚交流的机会。
无论身处何种环境,我们都应该坚持自己的真实感受,不轻易妥协,不随波逐流。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活出真正的自我,享受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2
尽管我心怀善意,但还是不能接受这种咄咄逼人的确凿性
在默尔索的世界里,运行着另一套人生规则——生命有着不同的存在意义。
他从不撒谎,也从不矫揉造作。即使面对母亲的离世,他也无法挤出虚假的泪水。
他坦诚地面对自己的情感,不试图用表面的伪装来迎合他人的期待。
他秉持着真诚的原则,不愿与那些价值观相悖的人进行虚假的交往。

正因如此,即便面对塞莱斯特那热情洋溢的邀请,他也坚定地选择了拒绝。
为了迎合他人而违心地进行表面的寒暄,不仅违背了自己的内心,也无法真正享受那顿饭的温馨与美好。
人生苦短,无需为了迎合他人的期待而委屈自己。
他宁愿选择孤独,也不愿与那些无法理解自己的人为伍。
正是因为雷蒙展现出的真实与坦率,默尔索与他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尽管雷蒙的品行并非无可挑剔。
与人交往,一个人的真实与坦诚更能体现这种值得信赖的人格特质,它是深化人际关系、建立长久友谊的重要基石。
在默尔索看来,真正值得珍视的,是那些能够坦诚相待、无需伪装的朋友。
在默尔索的内心深处,他始终秉持着与人为善的本质。
他从不屑于伪装自己的情感,也不愿为了迎合他人而放弃自己的原则。
无论是对待母亲、女友还是朋友,他都展现出了极高的真诚与坦率,从未有过一丝虚伪和做作的痕迹。

真诚,犹如一道桥梁,连接着心灵的深处,使得我们能够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依靠。
因此,在与母亲相处时,他总是毫无保留地表达自己的关爱与感激;在与女友交往时,他坦诚地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从不掩饰自己的真实感受;在与朋友相处时,他也是以真诚的态度相待。
真诚与坦率的品质,历来都是备受人们的尊敬与信赖。
尽管默尔索的人格并不尽善尽美,其道德观念也存在一定的瑕疵,然而,正是这些不完美与缺陷,使得他成为了一个真实而复杂的个体。
他敢于直面自己的真实感受,不逃避、不伪装,这种勇气与坦诚正是我们所缺失的。
无论外界如何变化,我都应该坚守内心的真实与坦诚。
毛泽东曾说过:“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活出真正的自我,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与满足。
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社会中的“局外人”,但只要我们能够坚守内心的真实与坦诚,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
3
重要的不是治愈,而是带着病痛活下去
我们每个人心中,大抵都会住着一个默尔索。
尽管他与社会似乎存在着“脱节”,但在母亲的葬礼上,他并未选择以痛苦地哭泣来宣泄内心的悲痛。
哭泣并不能改变已经发生的事实,也无法挽回逝去的亲人。只有勇敢地面对现实,才能走出阴霾,看见未来的曙光。

同样,当得知自己身患绝症时,他也没有选择逃避或自怜自艾。
他知道,疾病是生命的一部分,无法逃避也无法抗拒。与其沉浸在痛苦和恐惧中,不如坦然接受这一事实,积极地面对生活。
选择继续工作,继续与朋友交往,继续享受生活中的每一刻。
因为,重要的不是治愈疾病,而是带着病痛活下去,活出自己的精彩。
这位看似被社会边缘化的局外人,实际上更像是他自主选择摒弃了世俗的纷扰与桎梏,而非真的被社会遗弃。
默尔索的生活态度,正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另一种可能性:即使身处逆境,也要勇敢地面对现实,活出自己的真实与精彩。
正如加谬所说:“一个人对他所不了解的东西,总是会有一些夸张失真的想法。”
他或许并不了解这个社会的复杂与多元,但他的真实与坦诚却让他成为了一个独特而深刻的个体。
尽管社会未能真正理解他,但默尔索的内心并未陷入绝望与崩溃的境地。
他原本只是一个平凡的人,内心却同样怀揣着对温暖与关怀的深切渴望,期望能够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归属感和价值所在。
默尔索在历经种种磨难后,他也不得不接受来自社会对他的误解与偏见,承受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异样眼光。

尽管现实世界往往显得残酷无情,充斥着各种讥讽和压力,但我们更加坚定地守护内心的真实与坦率。
面对生活的重重考验,我们不应畏惧退缩,而应鼓足勇气迎难而上,坚定地走好我们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