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首描写世态炎凉的佳作,杜牧与罗邺的对决,精彩纷呈,难分伯仲
往事如烟、人生似梦,烟雨蒙蒙、红尘滚滚,生活起起伏伏、命运跌跌撞撞。有时候人们热情地接纳外部世界,而自己急需得到帮助时,却面对着冷漠的面孔,以及令人伤心的婉言推辞。
唐代很多诗人都曾遭遇坎坷经历,他们寒窗苦读、漂泊不定,辛苦付出得不到相应的回报;又由于四处碰壁,便感怀人情淡薄,于是便借助诗行,抒写对现实生活的感受。下面介绍两首描写世态炎凉的佳作,杜牧与罗邺的对决,精彩纷呈,难分伯仲。

送隐者一绝
唐代:杜牧
无媒径路草萧萧,自古云林远市朝。
公道世间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
杜牧年少时胸怀青云之志,二十出头就进士及第,可是其仕途却非常不顺。与晚唐另一位才子李商隐相比,他应该算比较幸运,担任过刺史,晚年又回到京城安居。
不过杜牧出生于士大夫之家,本来自视甚高,却自己才华卓越,而遭到排挤和打压,心里有所不忿,有时就会心生归隐之意。这首诗虽然是题赠之作,却委婉地道出诗人的满腹辛酸。

诗人与对方是至交好友,所以与其对话也就不再转弯抹角,他直截了当地告诉朋友:你虽然学富五车,但是之所以落到如此地步,都是因为无人引荐。就像一位容貌出众的佳人,由于无人做媒,也能枯守空闺、独自洒泪。
作者用“草萧萧、远市朝”,传达出远离喧嚣、身处荒凉的境况,更显门庭冷落鞍马稀。如此凄清的氛围,朋友却可以安之若素,任运随缘,说明他确实不再留恋凡尘和名利。

后两句足以警示后世,“公道世间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人到暮年都会鬓发染霜,即使是王公贵族也不例外,这是人间最公道之事。一个“唯”字,表达出独一无二的情况,说明到处充满了无情,表达出诗人对现实社会充满了失望和怨愤。
全文不见非常夸张的说辞,没有慷慨激昂的议论,作者只是平淡地描述,仿佛是与朋友在拉家常。前两句似小河流水,舒缓安静,后两句虽然依然直白如话,却涌现出一种喷薄欲出的激情,令人震撼,更深受启迪。

赏春
唐代:罗邺
芳草和烟暖更青,闲门要路一时生。
年年点检人间事,唯有春风不世情。
罗邺也是晚唐著名诗人,人称诗虎。他比杜牧小23岁,但其身世却比罗隐还要悲催,不仅科考屡屡落第,而且晚年为了生计,奔赴遥远的北方,最后却客死他乡。
有一次作者与朋友们一起踏青赏春,大家兴高采烈,赋诗抒怀,作者也即兴吟诵了这首名作。虽然只有寥寥数语,却颇有深意,也让后世读者记住了这位才子的名字。

首句描绘春日丽景,“芳草和烟暖更青”。天气和暖、春雾迷濛,芳草鲜美、青青可爱。这样美好的时节,又有朋友陪同,诗人的心情应该非常惬意。才子心里可能还有落第后的隐痛,但他此时的神情应该非常放松。
次句描写春草的蔓延景象,“闲门要路一时生”。无论是布衣百姓的柴扉闲门,还是王公贵族的豪宅大户,小草都不加选择,长势旺盛,尽显一片郁郁葱葱的景象。

结尾让人不得不感慨,罗才子果然不负盛名,“年年点检人间事,唯有春风不世情。”春风每年都辛勤地来到人间考核,对世间万物都一视同仁,没有冷暖之别和厚薄之分。
作者采用拟人手法,抒写了对春风的赞美之意,也委婉地表达出作者对世态炎凉的怨愤之情。正所谓,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后世一定会牢记这位人微言轻的才子。